中国教育后勤协会
 

【疫情防控工作典型案例】复旦大学|智慧后勤 数智抗疫

日期:2023年01月09日  来源:中国教育后勤协会  阅读:

摘要:复旦大学疫情期间在已有基础架构及平台基础上搭建上线核酸检测系统、订餐平台、校园“场所码”、公共预约平台、云视频会议平台、“旦问无妨”等信息化平台,对接上海市大数据中心随申码信息及核酸检测信息,精准发力、做好服务,在做好人员管控、师生订餐服务、咨询服务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2022年春,上海疫情形势严峻复杂,根据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统一部署,本市高校陆续进入准封闭管理状态。在此期间,复旦大学在校师生人数众多近3万人,管理模式变化频繁,师生需求迭代迅速,后勤服务承担着巨大压力。为了抗击疫情,守护师生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复旦大学大后勤条线各部门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通力配合,利用信息化手段,在已有基础架构及平台基础上,精准施策,服务大局,高效率地在出入排查、信息统计、生活服务等方面做出响应,从形势研判、资源调度、决策支持等方面有效辅助学校疫情防控工作。

 

机制与技术创新,提升大后勤服务能级

在复杂多变的疫情环境下,依托信息化技术手段,复旦后勤实现了多项重要工作,上线了多个关键业务,助力疫情防控。我校后勤信息化服务起步较早,在学校大后勤工作领导小组的带领下,以提升大后勤、大系统、大服务、大融合、大支撑的后勤服务保障格局为重点,扎实推进“一网通办”后勤服务体系,及“一网统管”后勤治理体系。经过了20多年的建设、应用和推广,支撑后勤信息化校园的基础设施已经逐步完善,后勤信息化应用已深入到后勤日常管理的方方面面,持续的机制与技术创新,将不断提升大后勤服务能级。

在机制创新方面:首先,构建统一信息化基础设施。建立以光缆传输为基础的校园网络承载平台,连接四个校区和多所附属医院;基本完成校园无线网络覆盖,实现5GHz无线网在教学科研和办公区域全覆盖等。第二,以平台化思维打造“一大厅N平台”的“一网通办”技术底座,学校建设了统一身份认证平台、一表通平台、工作流平台、统一消息平台、统一收费平台、在线教学平台、电子签章平台等数十个基础技术平台,按照平台化、标准化、集约化的建设模式,夯实“一网通办”基础平台的技术底座,构建智慧校园服务协同新机制。第三,构建统一数据管理平台。完善数据采集、校验和流通机制,建立层次化的数据管理与服务体系,实现了学校各后勤业务管理系统间数据的共享和交换,建立统一信息标准,为综合查询与决策支持提供统一的数据集成平台。第四,构建统一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物理安全+信息安全的防护体系,落实安全责任制。

在技术创新方面:首先,构建5GHz无线网络,稳定性大幅增加,方便师生随时随地用网,方便后勤其他业务设备的部署。第二,基本实现5G通信在公共区域的全覆盖,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完成5G智慧校园云网融合服务,基于5G+边缘计算,打通运营商蜂窝数据网和校园以太网之间的壁垒,实现4G/5G/NB-IoT私网接入本地数据中心,方便师生无感知用网。第三,基于微服务架构,逐步改善原有的巨无霸系统,将eHall平台逐步向轻量化演变,采用工作流、一表通平台及数据交换平台进行统一的平台化支持;业务数据和逻辑数据在平台间传递,经过简化的单个业务可以脱离传统业务运行。增强系统的运维及快速交付能力。第四,通过以太网方式完成了主干物联网的搭建,已接入门禁、安保等物联设备,建设若干个具有我校特色的智慧教室。

大后勤疫情防控典型案例

正式由于机制与技术的不断创新,才能支撑后勤服务快速、稳定地运作,即使面对疫情挑战,也能方便、快捷、高效地提供全方位服务与保障,在衣食住行各方面为师生提供便利。例如:为确保在校学生核酸检测应检尽检、不落一人,通过搭建核酸检测核验系统,解决人员统计困难的问题;为解决师生用餐困难,结合各校区各食堂的配置及管理要求,基于现有技术平台,快速搭建订餐小程序;随着学校气泡逐步开放,为进一步加强疫情预警和监测,需要一个灵活可配置并适应各种场景的预约和签到服务,学校“场所码”上线;为方便师生进出校门,根据上海市疫情防控管理要求,一卡通系统对接大数据中心接口,师生仅刷校园一卡通即可完成健康码和核酸报告比对,实现快速准入。这些紧急需求,是疫情防控工作的关键环节,刻不容缓,后勤信息化通过基础设施、技术平台、数据服务、工作流引擎等能力快速搭建,在“一站式”服务“复旦大学网上办事服务大厅(eHall)”发布上线,真正做到了及时响应、灵活配置、快速迭代,经受住了这次疫情的严峻考验。

信息化助力师生网上订餐:自学校进入准封闭管理以来,顺应疫情防控形势的不同需要,校内师生的供餐制度进行了多轮的革新。为进一步优化校园准封闭管理期间订餐配餐流程,丰富三餐选择、满足师生多样化订餐需求,经充分讨论沟通、方案制定、测试评估等筹备工作,确定了基于学校统一身份认证、数据库和金山文档表单功能为架构,紧急上线了“订餐小程序”,供师生在线订餐。在线订餐需求基于校园订餐、配餐、发餐各环节工作流程,涉及学校多个职能部门,各校区成立工作小组,充分沟通、通力合作完成前期筹备工作。随疫情防控政策动态调整,订餐小程序需要快速响应各方反馈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并实现迭代,同时根据不同校区、不同网格、不同食堂的实际情况和供应能力,需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保障,并确保灵活配置、精准匹配与统计订餐信息。学校充分调动和投入技术资源,保障师生订餐不受影响。小程序在试运行的基础上,在四校区全面上线,形成全校区线上订餐、线下配餐的运行模式。

使用小程序在线订餐期间,复旦大学四校区七个食堂每日更新菜单,师生用户通过“订餐小程序”选餐、订餐后,后勤部门根据订餐数据进行精确备餐,学工部门组织志愿者力量保障配餐取餐。小程序共提供6种不同的订餐模式,使用用户共计18626人,总订单量达到184095条(订单量数据截止6月15日)。


h1.jpg

image005.jpg

 

信息化助力人员进出管控:人员管理方面,在四校区门岗依托智慧点餐设备结合校内“一网通办”各应用的集合,重塑业务流程,实现线上线下业务流程闭环管理,为学校做到了全口径的人员出入校管控。通过对接上海市大数据中心随申码信息及核酸检测信息,学校门岗认证设备仅刷校园一卡通即可自动完成健康码和核酸报告比对,实现了数字哨兵的主要功能,大大提高师生员工进出校园的效率,减轻校门口工作人员的核验负担。不仅如此还根据学校精细化管控要求对进校和离校白名单设置、师生在各网格节点通行时间控制等,有效地提高人员认证效率及门岗通行速率。在管理上应对学校精准防控的要求,将学生在气泡穿行认证服务与教师认证服务分开部署以满足不同场景的认证服务要求,在不同气泡间设置超时限定,通过后台刷卡认证数据的逻辑分析及时间比对,实现人员出入校园时间管控,管理上做到科学防疫。

h2.jpg

 

信息化助力核酸核验:为确保在校学生核酸检测应检尽检、不落一人,通过搭建核酸检测核验系统,解决人员统计困难的问题。利用数据治理平台将学校公共数据进行了全量归集治理,为应用提供权威数据源。通过在线表格实现核酸检测数据收集汇总和下发,既保障了数据安全,也提升了工作人员的核验效率。此外,平台还支持数据多场景多方式的共享交换、多部门协同填报和下发等功能。

image011.png

 

信息化助力公共资源预约:疫情期间,为方便师生合理使用公共资源,建设公共预约平台,实现了公共资源预约的灵活配置,助力疫情网格防控的精细化。在信息化基础技术平台上,先后实现了公共空间活动预约、离校返乡送站车辆预约、常态化核酸检测预约,同时可以根据运行情况及用户反馈迅速调整服务的配置和上线。

h3.jpg

信息化助力云视频会议:为保障疫情期间办公与教学的正常开展,通过学校云视频会议平台为师生提供服务。云视频会议平台基于统一身份认证平台验证身份,并在工作流平台上申请审批,服务于会议、课程、科研、管理、考试、监考等,申请通过后将通过全自动流程,将会议信息发给申请人。学校启动准封闭管理至今,累计召开视频会议1.5万余场,累计参会人数超50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了8倍,较2020年疫情期间也增长了超2倍。除云视频会议平台的运维保障之外,四校区的视频会议现场保障也是一项重要工作。

h4.jpg

 

信息化助力师生咨询答疑:“旦问无妨”开辟了一条24小时在线的师生需求回应通道,在问题清单每日清零的制度下,架起了师生与学校之间建议沟通、问题解答、政策咨询的互通桥梁。后勤信息化迅速响应师生用户反馈,持续优化系统功能,将智能问答平台与"旦问无妨"对接,自动回复高频问题,显著减少后台提问数量,有效减轻了服务团队的工作量,提升了问题处理效率。


持续推动“智慧后勤”发展建设

疫情将极大地影响学校后勤的发展模式,复旦后勤会充分借助信息化技术能力,持续打造坚实的基础技术平台,强大的数据服务、灵活的工作流引擎、广泛应用的二维码、一站式服务的前端平台,并与大后勤的统一规划调度、快速响应相匹配。不追求系统设计和服务模式一步到位的完美,目标是技术+管理+服务相互配合的业务流程最高效、服务用户最温暖的结果。创新进取、开创未来,推动“智慧后勤”发展建设。



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