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后勤协会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黎玖高 皮光纯


一、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的起源和发展
      1.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理念的起源。

1985年11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2班赵维柏同学给后勤党委写了一封信,讲述14宿舍楼楼长和值班的王师傅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对他无微不至关怀的事迹,谈到了他从中受到的教育和感受。清华大学《后勤通讯》刊登了这封表扬信并加了编者按,指出:“这封表扬信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如何看待后勤工作在培养学生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这封信可以看出,后勤工作不仅为培养学生提供学习、工作、生活的物质条件,而且还应当承担培养教育学生的光荣任务,为创造精神文明作出贡献。教师是‘教书育人’,后勤是否可以提倡‘服务育人’,以优质服务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寓教育于服务之中”。从此,诞生了“优质服务、服务育人”的管理理念(杜松彭主编《保障 服务 育人》——北京高校后勤五十五年P303-304,执笔陈维东、钱锡康等)。
      2.高校后勤确立“服务育人”为宗旨。

1987年5月29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指出:“加强教职工队伍的思想建设,大力提倡教书育人、服务育人。高等学校的职工对培养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帮助他们进一步树立为人民服务、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思想,勤勤恳恳做好本职工作,搞好服务育人,这也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面。”
       1987年12月,国家教委副主任、中国高校后勤管理研究会理事长刘忠德在全国高校后勤工作会议上讲话,对“服务育人”进行了专门论述:坚持服务育人的方向,提高为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服务的自觉性。几年改革的实践经验,使我们更加明确了“服务育人”的指导思想,认识到“服务育人”是高校后勤工作的根本宗旨。“服务育人”反映了后勤工作的内在规律和特点的要求,是我们对后勤工作在认识和实践上的一个“飞跃”。作为高教管理科学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后勤是跨教育和管理两个领域、涉及许多学科的实用性很强的边缘科学,具有教育和管理的两重性。

首先,学校后勤管理是整个学校教育管理的组成部分,它必须遵循有关教育的规律,受教育规律的制约,要遵循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根据教育一致性的原则,为实现高校培养人才的总任务服务。这就是它的教育属性和职能。但它和教学部门不同,后勤的教育职能,必须通过优质服务和科学管理来体现,必须寓教育于高效优质服务之中,寓教育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高尚的职业道德之中,寓教育于勤勤恳恳、甘当老黄牛的模范行动之中。后勤工作人员是不上讲台的老师,因此,它必须以优质服务为前提,以言传身教为手段,达到育人的目的。概括起来讲,是用我们的管理思想、管理效益和后勤工作人员的模范作用来达到教育的目的。许多学校的实践证明,后勤职工在“育人”方面,可以起到很重要、有的甚至是其它工作不能代替的作用。过去我们只重视物质保证和服务工作,而对后勤“育人”的作用认识不足,缺乏自觉性。“服务育人”使后勤职工正确认识到自身工作的价值,增强了负责感和职业自豪感,有力地驳斥了后勤工作是“侍候人,低人一等”的世俗偏见。实践证明,后勤职工应该而且能够在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作出应有的贡献(《中国高校后勤通讯》1987年12月28日)。

从此,“服务育人”得到广泛认同,成为全国高校后勤人公认的行业宗旨和响亮口号。

3.全国高校后勤掀起“服务育人”的高潮。

1991年11月20—22日,为推动高校后勤发挥育人功能和作用,由国家教委条件装备司、全国高校后勤研究会在清华大学召开“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研讨会”,到会正式代表42人,列席人员17人,分别来自全国各地29所高校的校处级干部。国家教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朱开轩到会并发表讲话。会议共收到20多篇经验交流材料、3本专著。在会上发言的有清华大学等11所院校。其中清华大学就“劳动育人”作了比较全面、系统地发言,除了孙继铭副校长、惠宪钧总务长、钱锡康后勤党委书记、成洁同志发言外,还有参加劳动的学生、带工师傅发言。他们的发言博得阵阵掌声。会议期间,代表们观看学生汽车修理二级工考核。会议由蒋景华司长作总结。

受到这次研讨会影响,全国各省市区教委、教育工会陆续召开“三育人”学习交流会。

4.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多次写进中共中央文件。

1994年8月31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进一步发挥全体教职工的育人作用。学校各项管理工作、服务工作也要明确育人职责,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指出:“广大教职员工都负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要制定完善有关规定和政策,明确职责任务和考核办法,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格局。后勤服务人员要努力搞好后勤保障,为大学生办实事办好事,使大学生在优质服务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 ]指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

二、回顾过去——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的经验和体会(以事例说明)

1.服务育人,学生、学校、后勤、社会多方受益。

学生受到了锻炼,培养了劳动人民感情,学到行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学校摆脱困扰,能够集中力量于教学科研。后勤扭转了被动局面,取得了学生理解支持,改善了双边关系,提高了校内地位,员工受到尊重,实现体面劳动。在“服务育人”成为高校后勤宗旨之前,有两所大学做得非常好;一是上海同济大学后勤,1986年开办外语食堂,配合外语教学。二是清华大学后勤,学生参加劳动学习技术,由北京市劳动局发给三级技工证书。在全国高校后勤传为美谈,众多高校到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取经学习。淮师后勤专程到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实地调查,结合本校实际再创新,形成自己特色,感受也最为深刻:关键时刻,学生站出来为后勤说公道话,非常得力,令人感动,认为后勤才是最大受益者。

1990年,江苏省教委开展高校后勤水平评估,南通、盐城、淮阴片共7所高校。评估组在淮师召开座谈会,学生只讲后勤服务好而没有意见,淮师后勤得分最高;评估组长吴处长说:我从来没开过这样的座谈会,学生对后勤只说好话、不提意见。对此,吴处长怀疑后勤买通了学生,就反问学生“难道你们真对食堂没有意见?”;接着,一位女学生站起发言“我们也不是对食堂没有一点意见,至少说在淮阴十几所大中专院校中,我们学校食堂办的最好。”这下可说服了吴处长。

1992年,江苏省教委组织文明食堂复查,座谈上有教工代表对食堂提出许多意见说:食堂炊事员农村人多不讲卫生、有的还有肝炎病、食堂利润高达40%剥削学生。这明显是想摘掉“文明食堂”牌子。此时,立即有3名学生站起发言,列举他们在食堂劳动、参加采购、加工、核算、卖饭亲身经历的事实一一反驳,这位职工代表无话可讲。省教委乔处长临走时十分感慨地说“一般学校,都是学生对食堂有意见,教师做工作;淮阴师专是教工对食堂有意见,学生做工作,这是特色”。

2.教育部门、高校领导重视服务育人,纳入高校办学评价体系,极为重要。

1991年11月,国家教委条件装备司、全国高校后勤研究会在清华大学召开的服务育人现场会,历时3天;国家教委副主任朱开轩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刊登在《中国高校后勤通讯》上,影响很大。之后,全国各省市区陆续召开高校“三育人”学习交流会,推动全国高校后勤服务育人进入高潮。

1993年,江苏省高校工委在镇江召开“三育人”交流会,各高校工会主席与教工代表出席会议,会议期间到镇江高校实地参观。会后,镇江市高校工委史书记,带领镇江市大中专院校后勤校长、处长来到淮阴师专交流学习。淮阴市大中专院校办公室,组织淮阴市大中专后勤校长、处长到淮阴师专召开服务育人现场会。

3.学生广泛参与、建立先进机制、提高技术含量都很重要。

1989年9月,淮师学校劳动课效果不理想,也没有教师愿意上劳动课,学校还要发伙食补助,书记校长都不愿意管、又不能直接废除劳动课,于是校长办公会议专门讨论。总务处自告奋勇承担全校劳动课教学任务,采取四项措施:第一,改进劳动观念教育方式,开设四个专题讲座。第二,改革食堂劳动方式,一律跟班劳动,教学校长聘请食堂班长为指导教师。第三,校园劳动核算劳动价值,每学期按班级公布排名。第四,变劳动课为社会调查课、劳动技术课。第五,学校制订《劳动课管理办法》,评选先进班级、先进班主任、先进带班教师,短短半年时间,大见成效,成为后勤工作亮点和特色。

淮师后勤带领劳动课学生开展调查,本地区各县教育经费占财政收入比例,一般的50—60%,最多的98.08%(沭阳县),6.41人财政收入供1名中小学生读书。当年淮师的省财政拨款为生均5819.19元;按此计算,1名淮师学生平均耗费71人农业税,或者29位建筑工人纳税,或者11名菜市场商贩工商税,学生毕业后为劳动人民服务理所应当;如果某一天不学习,这些劳动人民就白白劳动。核算校园劳动价值,先进班级4名学生相当1名工人劳动,差些班级4名学生相当1名工人劳动。学生通过劳动课,深刻体验劳动创造价值不容易。

中文90(2)班学生在食堂劳动,感觉炊事员十分辛苦,星期天没有学生劳动更为辛苦,怎么办?团支部通过集体决议,递交申请书与总务处建立长期联系,联系方式分为社会调查、勤工俭学、义务劳动;每个星期天,由班长、支部书记轮流带领1个团小组到食堂义务劳动,坚持1年时间。

中文90(2)班学生上党史课,讲到新四军开辟苏北根据地,向学校申请去盐城新四军总部参观,未获批准;总务处赞助800元车费帮学生实现愿望,并获得盐城师专总务处大力支持,不但免费就餐,住宿费只收每人2元。当天晚上,同学们对盐城师专食堂、宿舍、校园进行调查,回校后送给总务处一份调查报告,并与淮师后勤对比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

中文90(2)班学生毕业离校时,食堂员工依依不舍,建议总务处把团书记和班长留下来管理食堂,因为没有留校指标未能成功。膳食科为了表示对同学们的感谢,用创收经费购买50支金笔赠送给全班同学作为纪念。毕业10周年时,同学们返校聚会,还邀请后勤人员和任课老师欢聚一堂。

4.搭建服务育人交流平台,扩大信息共享,建立激励机制

淮师后勤系统,每年年终举办一次服务育人汇报交流会,邀请校宣传部、团委、学生处、监察室领导参加评委当场发奖,并作为评比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必要条件,选出先进代表推荐到学校参加“三育人”交流会。全员参与服务育人,员工感动了学生,学生感动了员工,出现许多动人的事例。

食堂售饭员工发现,个别学生只买饭不买菜,其中一个男同学(家住盱眙县淮河乡)带点小咸鱼,一个女同学带点辣椒面,后来了解到都是特困生,总务处帮助提供勤工俭学岗位,联系系里解决助学金。餐厅清洁工留心观察学生,发现一个学生(响水县人)长时间穿着同一件衣服,天气热了也没有换身衣服,通过了解得知家庭经济困难做贷款读书,把她丈夫衣服送给学生,因不合身又找裁缝改做才合身,并报告总务处给这位同学安排勤工俭学岗位。

三、现状调查——20多年没有总结、检查评估,服务育人做得怎么样了?

1.后勤协会调查发现,有许多服务育人先进人物和典型案例。这些先进人物和案例散落在民间,分布在食堂、公寓、物业、能源、修缮、医疗等不同工作岗位。由于宣传报道少,缺少学习交流平台,宝贵资源未能整合,信息未能共享,经验未能推广,还有许多人不知道怎么去做、不知道向谁学习。

2.服务育人各自为战,缺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工作。长期处于分散、自发、孤立、自由探索状态,缺少高质量研究成果。校际之间各干各的,横向交流较少,缺少比较评价,水平差异很大,没有形成起长效动力机制。

3.服务育人宗旨意识淡化,说得多,做得少。本来,服务育人作为高校后勤宗旨,是极为重要的。但这方面深入研究远远不够,没有多少实际内容,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有的流于空洞口号,与中央政策期望存在很大差距。没有达到上世纪90年代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的水平。

4.高校后勤研究服务育人的主体力量,发生重大变化。过去,主要是体制内后勤人员以学校“主人翁”身份研究服务育人。现在,校办后勤研究服务育人有些成果,但都未达到过去水平,主要原因是没有建立激励机制,没有纳入工作评价体系。相反,许多社会服务企业却肯下工夫研究服务育人,以此塑造企业文化品牌,增强占领高校服务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出现“反客为主”现象。

2017年,中国教育后勤协会把服务育人作为重点课题,共收到24份申请,说明关注照较高,可能与中央空前重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关,但多数课题组实力不强,研究思路缺少新意,没有经费支持,也没打算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经过评审组反复讨论,最终决定立项两个重点课题组,分别由辽宁龙源集团赵晓军董事长、华北理工大学王胜本副校长主持。

四、现代大学后勤服务育人的时代要求(相关责任主体应当做些什么?)

1.中央政策精神,是否转化为政府行为?高校后勤改革以来,服务育人先后四次写进中共中央文件(1987、1992、2004、2017年)。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究竟包括哪些人?各有各的理解。

国家教育“十二五”规划:“坚持教书育人、环境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

国家教育“十三五”规划: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全面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体系。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加强学校实践教育条件和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建立健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接收大学生实习实训制度。完善课程、教材、教学方式和评价方法。开发多媒体课程、电子书和动画等德育资源,通过校园网站和互联网平台广为传播。提升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和学校美育工作水平。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实施学生志愿服务行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编审和使用,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重点支持培养计划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

2.中央政策精神,是否转化为高校行为?

查阅全国45所高校《章程》,明确要求工勤人员参与全员育人或服务育人的9个,占有率20%。有的大学章程,只提后勤服务、没有服务育人,有的大学章程完全没提后勤,说明重视不够。教代会中后勤代表权益意识淡薄,未尽到代表责任。高校工勤人员,包括与学校存在正式劳动关系的人员。这就意味着,服务育人不一定包括外包项目服务人员。

3.中央最新政策转化为政府和高校行为,后勤应当做些什么?

2016年,中共中央文件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这是对“三全育人”的权威解释。

如何正确理解“七育人”?责任主体有哪些?是否包括所有后勤管理服务人员?值得研究,必须提出有说服力的政策建议,明确高校后勤服务育人责任主体和具体内容,建立制度化的长效动力机制,做什么、谁去做、怎么做? 目标任务要细化分解,纳入工作评价体系,让人人对号入座。

4.借鉴发达国家现代大学后勤同行有益经验。

千方百计开发利用后勤教育资源,广泛吸收学生参与后勤服务,提供实践机会,提高动手能力,增强劳工感情,不需要“维稳”。这方面,国外高校后勤有许多研究成果。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早在1980年就进行统计,全世界有55个国家有大学生参加劳动的制度规定,大多在后勤部门劳动,方便、安全、节约。美国大学勤工俭学成为风气,(卡特)总统女儿也不例外,不缺钱用也要到商店找一份兼职工作,否则她的同学会看不起。

康乃尔大学约有4000名学生定时定点参加劳动,学生食堂职工397人,兼职学生900人,规定一个学生每周劳动不超过8小时。密执安州立大学食堂,专职职工108人,兼职学生350人,规定一个学生每周劳动不超过18小时。这样做是为了让更多学生有在校劳动实践机会。

德克萨斯大学计算中心只有12名职工,每周7天24小时开放,主要靠50多名学生值班运行和管理。休斯敦明湖大学幼儿园只有1名管理员,教师都是幼教系学生兼职。

英国提倡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生活。食堂由学生委员会管理,学生办食堂,房屋用具由学校拨给,学生民主推选热心为大家服务的人主持,自负盈亏,定期公布账目,接受监督。

法国大学生事务中心,从有利于培育人才考虑,把以前的助学金(不要还)改成贷学金(要归还),而且申请贷学金条件十分严格:第一,必须在社会保险机构登记注册。第二,年龄一般在26岁以下。第三,考试成绩良好。第四,经济收入低于一定标准。

美国一些州或地方规定,公司雇用一定数量或比例勤工俭学或负担学贷的学生,就可以按每人一定金额减免公司所得税。因此,很多高校支持或安排学生参与食堂服务和管理。例如:歇根大学的食堂就餐学生有3400多人,食堂有职工108人,学生工有30人左右。斯坦福大学后勤服务机构的一般员工中约有1/4是本科以上的学生或临时休学的学生。

五、高校后勤服务育人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

1.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的价值评估。

服务育人称为第三课堂,属于隐性课程范畴,不列入教学计划、不计成绩、不记入学生档案,但又是高境界、高层次服务,投入的是感情和关爱,收获的是社会效益,在高校育人体系中不可缺少、无可替代。当后勤服务发挥育人的作用时,简单劳动就上升为复杂劳动,其社会价值就是倍乘的简单劳动,同时服务人员就自然上升为“不上讲台的教师”,就为学校培养人才作出了贡献,就实现了有尊严的体面劳动。

2.优质服务是服务育人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优质服务,才能受到学生欢迎并产生感激心理,从而发挥正面教育作用;相反,劣质服务不可能发挥正向育人作用,还会产生负面消极影响。优质服务要求员工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不断提高技术技能,能以教育工作者心态高标准要求自己,心里始终装着学生、尽心尽力为学生服务。优质服务与服务育人相辅相成。服务育人架设了后勤与学生之间的感情桥梁,对优质服务心存感激,对不到之处也能包涵谅解。如果只讲优质服务,不讲服务育人,学生对服务者缺少感情,那么再好的服务也还会有意见。优秀员工能赢得学生尊重,能发挥服务育人的作用。落后员工会被学生看不起,对服务对象和后勤形象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多年前,本人在上海师范大学参加研讨班,有一次因为实验时间很长又不能间断而耽误中饭时间,到食堂时已接近下班,炊事人员都在收拾餐具打扫卫生,一个年轻师傅见到要买饭很不高兴,一位正在拖地的老师傅立即批评他“什么工作态度?”并且立即卖饭,本人对这位老师傅十分感激心生敬意,留下很深印象。这也是我后来积极参与后勤改革的原因之一。

3.高校后勤“非编”人员参与“全员育人”的合规性。

一些《大学章程》规定全员育人、服务育人限于和学校有正式劳动关系的员工,没有涉及服务外包人员。事实证明,近几年高校后勤领域涌现出的服务育人先进人物,绝大多数都是“非编”人员,说明服务育人与服务者身份、文化、职务没有直接关系。

4.社会企业参与服务育人的动机与效果。

2015年,后勤协会调查全国113所高校学生公寓,社会企业市场份额占44%。2016年,调查全国400所高校食堂,社会企业市场占有率67%。社会企业已经成为高校后勤服务重要方面军。社会企业通过竞争占领市场,通过获取利润维持生存发展,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开展服务育人,无须增加直接成本,却能受到学生欢迎,使得学校放心,产生社会效益,有利于打造品牌、巩固市场和扩大市场。应当支持、鼓励。

5.“过度服务”不利于培养人,有些事情要留给学生自己做。

如果一切包办服务,学生就不可能体验劳动艰辛,不利于培养劳动感情。很早以前,美国大学连公寓内卫生都是工人打扫,后来也改成让学生自我服务,后勤只负责公共场所卫生。

6.后勤服务用什么价值观服务育人?值得研究。

高校后勤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底色,以服务育人为特色,要按照中央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求,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服务,这方面要旗帜鲜明。

总之,高校后勤服务育人,要丰富内涵,创新形式,探索空间很大。立足于广义的服务育人,围绕学生全面发展需要,深度开发后勤教育资源,大有可为。

六、现代大学后勤服务育人,如何提高质量、丰富内容、拓宽途径?——介绍典型案例,让后勤人学有榜样

1.聘用高素质人才,提高服务质量、育人水平。

1986年11月,东北财经大学从沈阳军区大连干休所聘请8名部队师团级离退休老干部担任学生宿舍管委会主任,有的是全国战斗英雄,有的是“渡江侦察记”电影中英雄人物原型,这些老干部服务精神感动学生,解决问题有办法,深受学生爱戴,把学生宿舍办成育人的课堂。

1991年,北京大学选聘学生宿舍楼管队伍,其中先后有少将1人、师局级16人、团处级30多人(他们来自附近解放军总参谋部)、副教授3人、讲师14人。这些老同志政治素质过硬,擅长思想工作,学生都敬称“老伯伯”。其中有一位是解放军师长。

2014年,北京交通大学学生公寓(服务外包给辽宁龙源集团)聘请一位本校退休副教授(教高等数学)担任楼长,管理服务很受欢迎,做学生思想工作经验丰富,还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2.爱岗敬业,技术高超,全国一流,获得国务院表彰。

重庆交通大学食堂杨明旭师傅,做馒头25年,练出一手绝活,很对学生的胃口,成为远近闻名的“馒头师傅”。重庆交通大学很多老师走亲戚,都带一口袋“交大馒头”作为礼品,中央八项规定前校领导春节到市政府也带“交大馒头”。每天做4万个馒头,供不应求,成为重庆交大一个品牌。

杨师傅被评为第三届重庆市“十佳”农民工,重庆交通大学第一批选入人才库的农民工,2009年度国务院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的理想是“把自己制作馒头的方法申请成为全国制作馒头的标准。”有社会企业许诺年薪20万聘请,杨师傅不为所动,重庆交大领导随即做出决定:“杨师傅是重庆交大终身员工。”——可见行行出状元。

3.收入微薄,倾心助学,思想境界极高,感动众多学生。

在杭州师范大学,有一位聘用制后勤员工李培义,是教学楼值班员兼美术学院送水工,每月工资1000多元,每送一桶10公斤重的水得到一元钱劳务费。但他总是向有困难的学生伸出援手。“一名女生的钱包落在2楼多媒体教室,找李大伯开门,结果发现钱包里的钱全不见了,女学生当场哇哇大哭”李大伯见状,掏出刚赚来的100块钱给她。他得知人文学院有几位困难学生,他便拿出1000元钱,请学生捎去。人文学院被他的精神感动,专门举办了一个简单的助学金捐赠仪式。

2011年,他被评为学校后勤“最美员工”;2012年,在学校的新生“开学第一课”讲坛上,李大伯给1200位新生“授课”,15分钟的发言,8次被掌声打断。同学们被李大伯的行为深深感动,男生不忍心看着他扛着水从1楼到6楼,自发上演“送水接力”,成为6楼寝室的不成文规定。李大伯年纪大了,要离开学校回老家。同学们得知后,悄悄商量,专门为李大伯组织一个欢送会,很多学生哭红了眼睛,李大伯却一直保持笑容:“学校是培育人才的地方,我不会教书,只能为学生扛水。”他叮嘱同学记住一句话:“要做个好人,做个有用的人!”

4.真情投入,危险时刻,护卫学生,把平凡工作做到极致。

辽宁龙源学生公寓楼长马桂华,把“服务育人”贯穿到公寓服务的方方面面,体现到为学生服务的点点滴滴。为了方便与学生联系,她50多岁了还自学电脑,有2000学生加入她的“E家人”微信群,还建起新生群、家长群、学生互动微信群,并与学院建起学生公寓工作群。

一次值夜班,有学生报告:一名女学生被男朋友劫持了。她一方面立即向上级报告,一方面火速组织学生寻找,经过两个多小时终于在校外一偏僻地方找到,男生拿着凶器威胁女生,情况危急,学生都很害怕,她冲上去抱住这名男生,她站在一个母亲、长辈的角度开导男生,平缓了情绪。毕业前,那个男生特意来辞行,感谢她在关键时刻使他免于铸成终身大金错。马桂华的勇敢和应急能力,避免了一场惨剧、挽救了两个家庭。

去年,一个毕业三年多的学生,邀请她参加自己的婚礼,这名同学向到场来宾介绍她是龙源公寓的寝室阿姨、是所有仁爱楼孩子们的妈妈时,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有一位女生临毕业时表示希望她一定参加自己的婚礼,并将请柬和来回飞机票一并寄来。

四川农业大学,汶川地震期间,学生公寓服务人员按照学校要求把学生全部转移到安全地方,而公寓服务人员不顾地震危险,坚守服务岗位,一些学生出于感激之情在网上发贴呼吁学校为后勤服务人员涨工资。

5.重庆大正物业服务育人,有许多动人的故事。(2007年起,每年一次有奖征文40多篇)

故事一:“我的母亲在大正”。一位女同学在大学城,母亲从家乡来校陪读,到大正物业应聘做清洁工,这位女同学总是回避母亲,害怕同学知道她母亲是清洁工。她很长时间也没见到母亲,但每月都给她餐卡补充生活费,偶然机会发现她母亲在另一大学做清洁工,经过了解原来是大正物业特意安排,这位女同学心灵震憾,既感激大正物业关心照顾,又非常懊悔自责。

故事二:“学生心中的绿化工”,记述这位同学买饭时突然发现饭卡没有了,也想不起来在什么地方丢失,就沿着自己一上午活动路线去寻找,后来发现有个人一动不动站在路边,就试探性问一下,原来这是一位绿化工,在这里拾到一张饭卡,心想丢了饭卡的学生一定很着急,可能会沿着走过的路来找,就一直站在原地等待,这位同学真是喜出望外。

故事三:重庆师范大学新校区,大正物业服务几年了,学生评价一直很好,但也有人提出物业费较高,应当再来一次重新招标。据说校方认可大正物业,内定如果大正物业报价(三年服务期)高出100万,仍然由大正物业来做,结果因为报价高出100万而退出,另一家物业“低价中标”。几个月后,低价中标物业公司服务不好,差距明显,学生意见很大,有的打出横幅要求“大正物业回来” 。经过一番周折,大正物业真的回来了。

6.中国科技大学通过食堂餐饮大数据,检索真正困难学生。每月在食堂买饭超过80次而总消费低于一定金额的说明买饭多买菜少,自动为该学生餐卡充值50——100元,保护学生自尊心,让学生体验到学校关怀之心。

7.南京大学通过研究学生表明,大学生宿舍矛盾主要是由生活习惯差异所造成;对新生个人生活习惯“摸底”,入学前填写的作息时间情况,了解学生“夜晚休息时间”、“早晨起床时间”、“平均换洗衣频率”、“对宿舍共同消费的态度”等多个选项,保证不透露个人信息,了解学生生活习惯、卫生特点、学习习惯等来“合并同类项”;通过大数据整理分析,用数据规划学生宿舍安排,编排学号时让生活和学习习惯相似的学生更容易“连号”被排在一起。福建农林大学每年安排3000多学生勤工俭学。

8.淮师后勤——针对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开辟服务育人创新项目。 20多年探索,正好契合中央“三全育人”、“七育人”号召。实际上,后勤服务育人,并不局限于服务育人。只要学生有需要、后勤有资源,就可以开辟新项目。

项目之一,服务育人+实践育人——食堂开办“学生餐饮培训班”。师范学生毕业后,多到农村中学任教,有的星期天食堂不开伙,学生不会做饭就吃饼干。为此,学生食堂开办烹饪培训班,利用课外活动、星期天时间,由特级厨师教学生烹调技术,经过1个月培训,每人能做11道淮扬菜,年终向全校中层以上干部汇报表演,现场抽签决定节目,赢得一遍赞扬。这个项目非常实用,很受学生欢迎,后勤决定长期办下去,一期培训20名,经考核合格由饮食公司发给证书,但报名学生太多,最多时有400多人,只好排队等候,一年最多培训400人,一直办了很多年。

项目之二,教书育人+实践育人——后勤总公司帮助化学系开设“土肥速测选修课”,20个学时,1个学分,化学、生物、中文、经管系学生都来选修。化学系有10名学生毕业论文,选择科技农业研究方向,应聘担任指导教师。周洪波同学家种大棚西红柿,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实验获得高产,西红柿长到1斤1个,带着实物参加论文答辩,获得评委老师高度评价一致通过。

项目之三,科研育人+实践育人——为了增加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的技术含量,后勤承担了江苏省教育规划办“九五”规划立项课题“师院劳动技术教育模式研究”。为了增加学生社会实践的科技含量,承担了江苏省教育规划办“十五”规划立项课题“师院科技型社会实践模式研究”。课题成果报送省教育规划办鉴定时,规划办主任说:“这是我见到的最认真的立项课题”。

聘任学生担任后勤处长助理、总经理助理,布置调查研究任务并指导研究。学生助理欧世玺研究高校后勤改革,还没毕业就在《高校后勤研究》杂志上发表论文,江苏科技大学后勤来淮师招聘毕业生,第一时间决定录用两名发表后勤改革研究成果的学生。

项目之四,实践育人+科研育人——学习清华大学后勤经验并结合实际创新,把后勤建成劳动课教学基地、勤工俭学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并扩大到本地农科所、蔬菜研究所、食用菌研究所,聘请科技人员兼任劳技课教师。

利用校园边角土地,指导化学系学生进行农作物高产试验,应用中国科学院遗传所甘薯优良品种(遗306)、中国农科院土肥所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栽培的甘薯最大株产量54斤、最大单个重量30斤(刊登在《新华日报》上),制成标本陈列在生物系实验室。暑假期间,校园绿化、维修任务很多。安排学生从事绿化劳动,介绍一些男同学到工程队,同时开展社会调查,有的还半天做家教。政教系杨恒忠同学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校园劳动,毕业后做中学教师,16年后成为县委副书记。

项目五,组织育人+科技育人——后勤人员受聘担任化学系“科技之光”社团指导教师,每年署假带领化学系学生到农村,向农民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化学快速检测技术、微量元素施用技术,帮助种田大户增产增收、改良品质、对比试验,对生长不良作物现场诊断、查明原因、采取补救措施。配合工商管理人员,现场检测查处假冒伪劣化肥(刊登在《法制报》、《农民日报》)。媒体报道30多次。

七、建立现代大学后勤服务育人的长效机制——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号召,让服务育人政策落地生根,变成后勤人的自觉行动,成为学校培养人才、“三全”育人的重要方面军。

1.把服务育人纳入办学评价体系。服务育人是中共中央一贯政策,1987、1992、2004、2016年四次写进“关于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文件,要转化成教育部门相关政策条文,作为评价高校“三全育人”、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必要组成部分,使之成为高校领导关心的事情,因为高校领导十分重视教育部门文件。

2.让服务育人成为高校行为。一要写进《大学章程》,作为高校决策,进入事业规划,列入职工义务;二要纳入后勤管理机关、党组织、服务实体和干部业绩评价中,作为评比先进的必要条件;三要作为校内市场招标和评价服务企业的要素之一,选择既服务又育人的优质企业。学校召开教代会,后勤代表应当高智商、高情商,能够当好代言人,尽到责任义务;讨论“校长工作报告”时,讨论修改《学校章程》时,要看有没有服务育人方面的内容,有没有体现中共中央政策精神,如果没有应当提议补上。服务育人是心灵工程,需要服务人员心情愉快地工作;服务育人的能力,与服务人员综合素质高度相关,而低水平工资待遇难以获得高素质劳动力;所以,为了提高服务育人整体水平,应当在人员工资待遇、技术培训、思想工作方面多下工夫。普通高校在核算后勤运行成本和人员工资时,不应当按照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应当参照社会服务业中上水平,“一流大学”应当参照上等水平,让后勤员工怀着感激的心情去工作,发挥聪明智慧与学生勾通交流,利用工作之便做思想工作,在关键时刻为后勤增光彩、创亮点,为学校加分、锦上添花,而不会拖后腿。对学校和后勤,服务育人都是极为重要的事情。

3.让服务育人成为名符其实的行业宗旨。中国教育后勤协会以服务育人为宗旨,应当体现在政策导向中,落实在具体行动中,成为全国高校后勤从业人员主流价值观和评比先进集体、先进个人重要条件。这方面,后勤行业组织有大量工作可做,以服务育人为主题的学习交流会要经常开。

4.让服务育人成为高校后勤的新常态、先进文化的核心内容。当前,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成份,已经超过美国高校后勤。2010年,美国高校餐饮市场,社会企业约占40%,校办食堂约占60%。2015年以来,我国高校餐饮社会化大约60—70%,学生公寓服务社会化大约50%。随着改革深化,校内服务项目都要招标,校办后勤份额将会越来越小。形势的发展,对社会企业发展越来越有利,但对校办后勤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但选后勤、管后勤的权力始终牢牢掌握在后勤管理者手中。过去,一些校办后勤实体盲目乐观,认为自己具有服务育人优势,社会企业是来赚钱的,但这不是自己说了算、而是服务对象说了算,现实是无情的;社会企业很快学会了服务育人,而且比校办后勤做得更好。

5.让服务育人成为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基本元素。未来的高校后勤市场,许多低水平中小企业,如果不能与时俱进,都将被淘汰出局。高校后勤将实现“办后勤”为主到“选后勤、管后勤”为主的根本转变。服务育人将会成为企业取信于学校的品牌和核心竞争力。可以预言,2030年的高校后勤市场,是少数优秀社会企业的天下,是服务质量高、社会效益好、服务育人做得好的品牌企业。有远见的企业家们,已经建立专门的智库,打造以“优质服务,服务育人”为核心内容的企业文化和发展战略。展望未来,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结果必然走向垄断——相对垄断。放眼2030年,将会出现一批以高校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品牌企业,物业企业服务500家以上高校,餐饮企业服务1000家以上高校。全国高校后勤服务市场,这样的企业可能有10多家,他们既代表先进生产力、又代表先进生产关系、又代表先进后勤文化。

6.后勤与学生保持长期密切联系方式。第一,把后勤建成大学生勤工俭学基地(学习美国大学做法),实行岗前技术技能培训,合格后上岗并考核绩效,在遵循市场价值规律基础上实行鼓励优惠政策,并且制度化、法制化。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高校后勤做得好。第二,把后勤建成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符合中国国情和学生发展需要(1个学分),关键在于丰富内容,扩大社会效益。第三,把后勤建成大学生劳动课教学基地,关键在于提高劳动观念教育质量、增加劳动的知识技术含量。




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