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后勤协会
 

教育后勤信息化助力疫情防控工作调研报告

日期:2020年02月17日  来源:中国教育后勤协会信息化建设专业委员  阅读: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的决策部署,中国教育后勤协会信息化建设专业委员会采取网络调查、电话沟通等方式,就各高校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研,主要包括各校在防疫工作中采取的信息化技术、手段,经验做法等,对部分典型高校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和咨询。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疫情防控下的后勤信息化现状与趋势

为应对新型肺炎疫情,各校快速反应、精准施策、主动作为、服务大局,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守护师生生命安全和健康。为了有效保障疫情防控和后勤服务,各校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公有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为出入排查、信息统计、在线办公等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从形势研判、资源调度、决策支持等方面有效辅助疫情防控工作。根据疫情发展形势,今后,教育后勤信息化应用需求将进一步增强,软硬件结合产品与装设将逐渐普及,尤其是“无人化“、“非接触”等新型信息化产品需求将暴增,同时,教育后勤监管将成为焦点。

二、各校在疫情防控工作中采取的信息化手段

1.优化利用本校现有的信息化平台

为快速响应疫情防控工作,部分高校在自身建立的智慧校园、官方网站、移动APP等基础上,增加了疫情防控相关功能,完善了信息化保障服务体系。如中国科学院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高校,在学校或后勤官网上,发布了疫情防控的新闻栏目,及时进行相关新闻报道、信息披露。针对广大师生疫情状态信息采集难、汇总统计工作量大的困境,陕西师范大学、河南城建学院等高校在移动校园App”中开通疫情期间学生健康信息上报、“健康打卡”等功能,为教职工和学生疫情数据采集统计提供便利。中国人民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郑州大学、南昌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华中农业大学等采用校内餐厅网上订餐系统,减少人员密集就餐传染的风险。石家庄铁道大学通过蔬菜代购预约系统采购下单,线上线下配合联动,方便师生家属。

2.采用社会企业研发的产品或服务

疫情暴发以来,阿里、腾讯等上百家互联网公司纷纷支援抗疫一线,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通过研发信息化软件、提供信息化服务等方式助力疫情防控工作。

数千家高校通过QQ、微信等进行防疫期间的联系沟通,通过网络空间、新媒体、直播平台等渠道,加强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和经验推广,数百家高校采用钉钉、企业微信进行线上办公协作,包括定位打卡、上报健康、在线会议、在线审批等。部分高校采用移动、联通、电信移动公司的短信平台、会议系统等助力疫情防控工作。中国传媒大学应用华为云WeLink组织单位内部会议,为学校指挥疫情防控工作及疫情情况沟通提供保障。深圳大学、扬州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通大学等基于金智教育旗下APP“今日校园”作为用户端载体,帮助高校基于信息化手段支撑防疫期间的师生健康动态跟踪、信息服务、紧急事件处理,提高工作效率。西北工业大学采用帆软Finereport更新疫情防控插件,按需生成核心数据填报模板,满足不同部门需求。

部分高校还采用了智能硬件设备或软硬件集成系统。安徽工程大学采用热成像摄像机,通过非接触无感式的方式,精确定位检测部位、降低误报率,快速发现异常发热人员,保障多目标稳定检测,提升人群通行与管控效率。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利用智能化疫情防控手段建立人脸识别通道,对3000余名教职工和家属进行了人像信息采集工作,可有效监督外来人员特别是提高对疫区归来人员的甄别能力,将进一步加强学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防控筛查工作。

3.自主研发信息化系统或模块

在疫情爆发突然、防治工作紧急、广大师生状态信息统计难、工作量大等现实情况下,部分高校积极发挥信息化自主开发能力,研发了基于疫情的信息化系统或模块。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开发了“疫情防控”信息报送平台、河南科技大学开发了“报平安”小程序、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自建了平安打卡系统,上海建桥学院开发了“建桥i健康平台,宁波财经学院开发了每日健康打卡小程序、浙江树人大学开发了“师生健康信息日报系统2.0版”等,山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借助腾讯微校、企业微信等开放平台,开发了“疫情日报”程序和数据统计模块。通过一系列自主研发的系统或模块,各校可精准掌握学生和教职工疫情情况及疫情防控期间活动情况,加强了校园卫生部门、教务管理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后勤保卫部门等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帮助学校高效快捷地实现防控排摸和动态管理工作,为疫情防控和精准管理做出了积极贡献。



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