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后勤协会
 

浅谈高校后勤供给侧改革的四个趋势特征

强 飙 胡 玥


[摘 要]高校后勤供给侧改革的目的服从于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提供有效的支撑,其推进要在提高服务品质、满足多层次需求、改善产品结构、提高经营效益上下功夫。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品质;经营;结构;市场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伴随着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新形势下高校后勤改革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以供给侧改革的新理念、新思维,破解高校后勤发展的难题,提高后勤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对于“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高校构建新型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中央提出供给侧改革是拟通过供给侧的改革和创新带动需求扩展,扩大社会总需求,解决产能过剩,缓解经济下滑的压力。高校后勤供给侧改革的目的服从于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提供有效的支撑,其推进要在提高服务品质、满足多层次需求、改善产品结构、提高经营效益上下功夫。

一、高校后勤供给侧改革向“重品质”聚焦

(一)从需求型保障向供给型服务的转变

随着市场化的日益推进,学校自办后勤正面临着社会企业市场化的竞争和挑战。高校后勤已有的服务领域,如餐饮服务、物业服务、商贸服务、公寓住宿管理等,受到社会企业质量比拼日益明显的竞争。在原有需求型保障不足、广大师生对产品和服务提出质疑的背景下,学校后勤部门要真正转变观念、以师生不同种类、不同特色、不同要求的多样化的需求为目标,在供给侧做文章、下功夫,加强精品的生产,强调细节的服务,做好最后一公里的工作,以质量求好评、以服务求发展、以品牌赢口碑,努力做到针对师生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为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提供完善的保障。

(二)从满足一般需求向提供多样化特色供给转变

过去高校后勤的供给体系能满足一般性的消费和服务,但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能力不足。我们的供给体系无论在食堂、公寓、超市、物业的服务和经营上提供一般的、排浪式的产品和服务没有问题,但是结构上存在着花色、品种、规格、安全等多方面满足不了消费需求的问题。总的来说,面对一个几万人的大学生市场,中低端的产品和服务供给总量是足够的,但是存在着结构性的有效供给不足。这种不足,在学生食堂的经营上,就表现为学校门口的小吃一条街的兴起和学生就餐的浪费现象。为此,必须向提供多样化特色供给转变,注重个性化、多层次的需求,提供与之相应的多样化产品,将高校后勤的质量和效率提升层次。

(三)从扩大后勤服务外延向增添服务内涵转变

高校后勤工作是学校育人的“窗口”和舞台,后勤服务承载着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重要使命。质量后勤的理念涵盖着提升员工素质,培育员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教育学生爱岗敬业、勇于实践的价值导向。把做好后勤服务工作与育人相结合,是促进后勤服务工作绩效提升和培养具有使命感员工的重要手段。在后勤供给侧改革中,员工始终是改革的主要依靠者和主人翁,扩大后勤服务的外延要转变为提升后勤服务的内涵价值,为此,要实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员工培训,不断拓展礼仪、技能、安全等丰富内容;开展各类“行业标兵”、“技术能手”、“服务明星”等经常性的评比竞赛,促员工成长,使员工进步,造就不一样的员工,让员工提供不一样的富有价值和内涵的后勤服务。

二、高校后勤供给侧改革向“会经营”聚焦

(一)以科技后勤为抓手,提升后勤服务深度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新形势下的高校后勤服务,对科技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设备管理、场馆服务、采购管理、医疗保障、公寓管理和安全管理等都依赖于先进的科学技术支撑。要进一步推进后勤科技建设,增强科技含量,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和服务品质。大数据对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运用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对于提高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以信息化建设推进“质量后勤”、“平安后勤”、“绿色后勤”等各项建设,将日常工作集中在任务平台之上,夯实后勤保障基础,提高高校后勤服务质量,提升后勤保障工作整体水平。

(二)引进校外优质市场主体,提供校园市场完善服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加快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既有利于发挥市场在优化后勤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能够保证公益性的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使高校能够集中财力、物力和精力等各种资源办好教育,做好教育工作。引进校外优质市场主体就是后勤社会化的重要举措,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适度地开放高校后勤服务市场,在后勤建设中引入外部企业和机构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理念,可以建立新型的、具备持续发展能力的高校后勤保障体系。

(三)探索“互联网+”服务模式,降低后勤经营服务成本

根据《教育后勤“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2020年)》,“互联网+”正在成为改变教育行业和领域的新兴力量,互联网在提升后勤服务品质、管理水平、决策效能等方面作用不容忽视。以互联网为主的信息新技术为载体,推动传统教育后勤模式转型升级,是当前高校后勤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充分开发、利用网络、信息系统等信息平台,开辟“互联网+”餐饮服务、“互联网+”学生公寓、“互联网+”能源监管、“互联网+”智慧教室、“互联网+”便捷维修、“互联网+”现代物业等,不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而且线上线下结合更加紧密,进一步降低后勤的经营服务成本,师生享受到更加幸福、高效、优质、便捷的服务。

三、高校后勤供给侧改革向“调结构”聚焦

(一)调整后勤组织结构是高校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部分

随着国家和区域转型发展步伐加快,高等教育质量提升成为国家意志,紧跟供给侧改革步伐,优化高校后勤组织结构,推动高校后勤服务全面升级,时不我待。当前,高等学校面临着经济社会形势、行业发展态势、高教改革趋势等挑战,面向建设一流高校和一流学科的目标,加大高校内部组织的优化组合,深入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的要求迫在眉睫。这其中,后勤的组织结构必须随着高校组织的重大战略调整而调整,优化后勤组织结构,为现代大学建设提供有力的条件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整后勤组织结构要实现后勤服务从低水平向高水平的转变

优化后勤组织结构是后勤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新形势下,建立“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职能部门监管”的新型后勤保障体系,是建设双一流大学和学科发展的需要。为此,以建设现代大学新型后勤保障体系为目标,需要构建与之配套的现代高校后勤组织结构相适应。优化后勤组织结构有利于改变传统管理理念,进一步推进高校后勤深化改革,促进高校后勤服务实现转型和持续健康发展,是高校后勤服务从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的需要。

(三)调整后勤组织结构要提高员工素质改善服务短板

人才是高校后勤发展的原生动力,高校后勤员工的素质关乎到育人的整体状况和水平。长期以来,高校后勤员工文化水平不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推进后勤改革,提升后勤服务质量需要提升后勤员工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优化后勤组织结构,将以调动全体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手段,优化组合后勤员工分工与协作,采取灵活多样的管理模式,实行“扁平化”管理,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综合素质,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后勤服务质量,从而实现服务育人。因此,优化后勤组织结构是提高后勤员工素质层次,改善服务短板的重要途径。

四、高校后勤供给侧改革向“市场化”聚焦

(一)后勤制度建设与市场接轨

高校后勤要不断提升管理服务水准,必须建立完善的与市场接轨的管理与服务规范制度。在提升产品服务质量方面,要根据新的情况,对制度种类、行业内容等进一步完善,形成符合高效后勤服务实际的各项行业标准,如公寓管理、绿化养护、环境保洁、维修服务等各个方面,要通过一系列制度化的建设,让高校后勤服务工作更加有章可循。在突发问题的应对处理上,进一步完善突发重大事件应急处理办法,及时应对各类突发情况,增强可操作性。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要形成定期巡查制度,在内部形成自上而下的监督体系,实现廉政制度管理全覆盖。

(二)后勤精准管理用市场考核

“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是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的核心要义,高校后勤供给侧改革要坚持统筹部署与精准实施相结合的原则,增强管理的针对性有效性。在管理过程中要运用“6T”或“7S”管理方式,培养全体员工“用心服务”的理念,每日工作优质、高效,出现问题随即纠正,及时体察师生的需求,提出新的应对办法。在后勤管理中,要采取综合措施,降低高校后勤的运营成本,解决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用精准的管理实现节约型校园的建设,及时观测减少不必要的设施投入,建立能耗监测平台,提升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资源的利用率,在全校范围内树立勤俭节约的新风尚。

(三)后勤法制规范依据市场标准

高校后勤供给侧改革要加快法制后勤建设的步伐,最终目标还是更好地服务师生、确保高校后勤各项工作稳步开展。后勤法制规范要依据市场标准,依法管理,高校后勤要努力培养干部职工的法律法规意识,提高后勤员工法治思维。对于后勤员工不断增强的权利意识,要依据《劳动合同法》、《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等法律规定,做到既提高服务水平,又切实保障员工利益,实现后勤经营管理的综合效益。对于合作企业要加大监管力度,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采购法》等法律规定,保护合作企业的合法权利。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南京审计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项目“南审大总务组织构架与功能优化研究”(项目批准号2016JG005)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赵恩平 张丽娟 李长尚.高校后勤供给侧改革之我见[J].高校后勤研究,2016(2).

[2]教育后勤“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2020年).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4]孙忠权,蒲沿洲.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方向与趋势研究[J].高校后勤研究,2013(6).

[作者单位:南京审计大学]

(来源:《高校后勤研究》2016年第6期)


微信平台